|
江蘇大生集團前身為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先生創辦的大生紗廠,至今已跨越三個世紀,是中國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者與實踐者。10 月 18 日,正值大生紗廠創辦 130 周年之際,該集團在江蘇南通舉行 “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 投產儀式,同步發布《碳中和工廠實施計劃》,正式承諾 2027 年前將該工廠打造成為碳中和工廠。作為中國紡織行業首個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其從試點培育到項目落地的全流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以下簡稱 “社責辦”)始終以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試點建設的賦能者的角色深度參與,為項目突破與行業示范提供了關鍵支撐。
回溯歷程,2023 年,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參與主導制定的《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T/CNTAC 187—2023)正式發布,填補了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建設的標準空白;2024 年 5 月,大生集團成為該規范首批試點企業后,社責辦從政策解讀、落地幫扶到碳中和實施路徑梳理,全程給予專業指導;同年 7 月項目啟動會、9 月改造工程啟動,社責辦持續跟進,為工廠建設提供技術與資源支持,助力項目穩步推進。

2024年7月17日,江蘇大生集團召開碳中和工廠啟動會
投產儀式由江蘇大生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包衛東主持。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中國恒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永傳,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周勇,蘭精集團監事會副主席Carlos Anibal,南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王少勇,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凌屹,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閻巖,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張謇曾孫、江蘇省人大常委、南通謇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慎欣,江蘇大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漆穎斌等出席儀式。
大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漆穎斌代表大生集團致辭,對各級領導、行業協會、合作伙伴及員工的支持表示感謝。他回顧大生 130 年發展歷程,指出集團近年圍繞 “傳承” 與 “發展” 深耕主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棉紡織企業前十強,成為智改數轉網聯典范與 “張謇企業家精神” 宣傳主陣地。此次投產的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是集團響應國家 “雙碳” 目標的戰略布局,通過生產智能化、管理數字化、產品差異化與運營低碳化的系統提升,實現項目全面達產;未來將持續秉持張謇企業家精神,推動技術、管理與模式創新,助力中國從 “紡織大國” 邁向 “紡織強國”。
中國恒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永傳在致辭中回顧恒天集團與大生集團的合作歷程,指出雙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紡織裝備國產化、數字化紡紗車間、智慧紡紗工廠建設及此次碳中和工廠升級中始終并肩作戰。恒天旗下經緯紡機為工廠提供全球領先的智能化裝備與低碳解決方案,這種產業鏈協同成為推動行業前行的重要力量。他強調,工廠投產既是大生 “敢為人先” 精神的延續,也是中國紡織業踐行 “雙碳” 戰略的生動詮釋,未來恒天將繼續與大生深化合作,共同突破關鍵技術、開拓市場,傳承張謇 “父教育而母實業” 精神。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孫瑞哲代表中國紡聯對工廠投產表示祝賀,指出大生從張謇創辦至今,以實業興國、精益求精、敢為人先的精神樹立行業標桿。此次投產的國內首個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是大生厚積薄發的創新成果,更是企業心懷 “國之大者” 的體現,為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示范。結合 “十四五” 收官與 “十五五” 謀篇的關鍵節點,他對大生提出三點希望:堅持與時俱進,加快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經驗;堅持長期主義,聚焦主責主業打造韌性供應鏈;堅持全球視野,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建設世界一流棉紡織企業。
儀式現場,張彤與周勇共同為 “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首批試點企業” 揭牌;隨后,張彤、孫瑞哲、金永傳、周勇、閻巖、朱美芳、張慎欣、漆穎斌等嘉賓共同按下啟動按鈕,宣告工廠正式啟航。儀式結束后,與會嘉賓參觀了工廠智能化生產線、能碳管理云平臺系統及大生紗廠工業遺存,對工廠 “科技 + 文化” 融合的發展模式及 “智綠融合” 成果給予高度肯定。
此次投產的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總投資 1.87 億元,采用 “改建” 模式,淘汰前紡、后紡及公輔舊設備 110 臺 / 套,購置清梳聯、并條機等全流程智能紡紗設備,并將制冷機、水泵、變壓器等公輔設備更換為一級能效產品;工廠年產能從 3 萬錠提升至 4.5 萬錠,年產零碳紗線可達 6120 噸。
工廠以 “低碳 + 智能” 為核心,構建 “高效能源消費體系、零碳能源供應體系、智慧能源管理體系” 三位一體的碳中和解決方案:在能源消費端,通過建筑節能改造與設備能效升級,萬錠用工從 10 年前的 15 人降至不足 8 人,生產效率提升 30% 以上,綜合能耗降低 20% 以上;在能源供應端,建設 “風光儲一體化 + 綠電交易 + 智慧微電網” 系統,實現 100% 綠電穩定供應;在能源管理端,打通 ERP 系統與 MES 系統數據壁壘,實現能碳實時監控與計算,依托智能燈控系統打造 “黑燈工廠”,通過 AGV 無人小車實現智能物流全流程自動化。
根據《T/CNTAC 187—2023〈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大生集團制定了詳細的碳中和實施計劃:將全面盤查工廠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節能技改、分布式光伏建設、儲能電站投用及綠電采購等項目,對無法通過技術手段消除的剩余排放實施碳抵消,最終實現工廠運營范圍內的碳中和。
同日,江蘇大生集團同步舉辦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由大生集團副總經理趙志華、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共同主持,會議聚焦碳中和工廠運營與企業長遠發展,發布關鍵戰略文件并開展行業研討。
會上,包衛東發布 “大生集團‘十五五’(2026-2030)發展規劃” 與《碳中和工廠實施計劃》,明確 “十五五” 期間將圍繞 “智綠雙驅” 強化紡織關鍵技術突破、開發新型低碳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進一步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漆穎斌發布 “大生集團 ESG 報告”,系統梳理集團在環境、社會、治理領域的實踐成果,提出未來將錨定智能制造、低碳發展、全產業鏈協同、張謇企業家精神傳承四大路徑,構建更具韌性的產業生態。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在研討中表示,大生集團作為近代中國棉紡織工業的起源地,以敢為人先的實踐探索出可復制的低碳轉型范式,其 “智能 + 綠色” 雙輪驅動模式不僅實現生產效率與資源效率雙提升,更傳承了張謇 “實業興國” 的精神內核,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清晰路徑。蘭精集團監事會副主席 Carlos Anibal 指出,大生集團實現從數字化、智慧化到碳中和的 “三級跳”,為行業樹立綠色標桿;大生對技術與減碳的追求也推動蘭精持續升級可持續方案。
中國紡聯副會長閻巖在研討中強調,今年是 “十四五” 收官與 “十五五” 謀篇的關鍵之年,綠色不僅是 “十四五” 期間紡織行業的發展主旋律,更將是 “十五五” 乃至更長時期的核心發展方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產業體系是行業與企業共同的重點任務。她指出,大生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作為行業首個系統規劃并公開承諾的碳中和項目,既是技術集成的成果,也是模式創新的典范,具有重要的產業借鑒價值;建議大生集團在后續運營中,積極積累綠色發展實踐中的方法與經驗,為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的修訂與細化提供一手參考,同時系統梳理碳協同管理、可再生能源應用、全流程智能紡紗等領域的創新成果,為更多行業企業提供可借鑒的轉型路徑。
作為跨越三個世紀的紡織名企,大生集團此次碳中和智慧紡紗工廠投產,是對張謇 “實業興國” 精神的新時代傳承,也是響應國家 “雙碳” 目標與智能制造戰略的生動實踐。
未來,隨著工廠持續運營與 “十五五” 規劃落地,大生將深化智能與低碳技術研發,向全行業輸出轉型經驗,帶動產業鏈協同綠色升級。而中國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也將以大生實踐為范例,持續推動行業碳中和工廠建設經驗的共享與推廣,助力中國紡織業在 “紡織大國” 向 “紡織強國” 的邁進中,為全球紡織可持續治理貢獻更多力量。 |